浮城谜事

2013-01-04 20:36:00

娄烨就喜欢那种雨中开车的情景,冰冷的大片雨水,灰色的城市,人总是绝望地被冲刷着。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突然看见另外一个世界,看见这个世界除了你以为的,还有另外一面,幕布后面是真相,掀开的一刹那,你的人生就破碎了。那道裂隙种在我的心里,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刻。天突然黑了。我从此获得了双重的视觉。生活裂开一道大口子,那个平日里一直与你吃饭睡觉的人,空了。

也许我已经忘记了很久,但在以另一种方式重见它时,心中涌起的恐惧,甚于当日。我惊异于自己竟然存活了下来。当然,这是缺失了一部分的我。此刻想起,我在嗓子里大口咽着那血腥和黑暗的味道。

如果那个女人因此而死了,并非为了对爱的执念。

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那一天,我的人生和你的人生,会有多么的不同。如果说总有什么能改变一个顽固的成年人,那这件事一定能算上。我的改变是惊人的,你们谁也没有真正看见,没有完全看见过。

作为蝙蝠的生活,开始了,就无法结束。

睡梦

2013-01-02 17:19:10 

梦中之人
被白色小牙齿啃噬
微光照着
仿佛银色叶子挡住了一半
起身,又再次落水

 

那焦渴悬在半空
等你悬崖勒马
风中有悲鸣
风中的蝴蝶
被光线洞穿

 

每次你经过
都有一阵风
清扫着酒后的街道
枯叶落在哪里
是没人知道的
它只念着自己的苦

 

电话线外有一片蓝色的雪
接通时,巨大的沙沙声
从三千里外,如千军万马
踏破了鼓面
我试图说起一个梦
在鸟背上,或是一只倾斜的瓶子
但火灭了,即便你侧耳倾听
和猫一起搜寻断了的线头

 

那些听说了的人
都想在影中渡水
却没有钥匙
他们死死攥住一片白
他们说挡风幕布可做桨
夜里死了,还能从头再来

闲杂事等

2013-01-02 17:00:00

今天不太舒服,没有出门。近日降温,但到了下午,阳光慢慢浮上来,我搬藤椅到阳台上,坐在我悉心照料的花旁,看见三角梅在每一根枝条的末端都长了细小的红色花瓣,铜钱草满满一盆,抽出许多繁复的白色小花穗,杜鹃粉色边的花朵很大,花瓣呈波浪形,新的花苞正在叶片掩映中默默地生长。玻璃圆桌上是新刻的水仙花球,今年第一次和同事学刻,不知最终长出来的效果如何,每一个花球都已经抽出了卷曲的绿芽,向着有伤口的方向弯曲,今天趁着有阳光,拿出来晒晒太阳。阳台外面,阳光照亮了棕榈树宽大的羽状叶。有一点微风,但不太凉。冬天还能坐在阳台上,也是在这个温暖城市的好处吧。

现在每天起来,例行先打开两个鱼缸的灯,隔着玻璃观察它们,客厅里的鱼缸养着灯鱼和一群还没长出颜色的小孔雀鱼,因为太小,只能和体型相当的灯鱼养在一起才能确保安全,它们很健壮,在我不专业的手法下至今一条未死。书房里是新开的缸,有六条红色斑马鱼和一条孔雀,等到小孔雀们长大了,也将移居这里。我种了很大一株绿色水草,它宽大的叶片几乎伸到了水面以上。

元旦休假的这两天,起床后松鼠总是陪着我在沙发上看电视。她整个埋进我怀里,抵消了冬天的寒冷。我时常会带着一种旁观人的惊异眼光,看这两只与我共同生活了六七年之久的毛茸茸小动物,看她们悠然自得地在房间里走动、跳跃,在任何一件家具上躺下睡觉,她们能与我这样不同物种的人一起和谐相处,我总认为是很神奇的事。

除了这些动物、植物,每天关心最多的也都是些细碎事物。买一盒喝清酒的日式小杯子,一把檀香,在酒瓶里插花画画,喝茶,看书。写着写着,松鼠已经不耐烦地在旁边蜷成一团睡着了。天色渐暗,阳光落到了房屋的一侧,已经变得越来越浅淡了。

江城

有天顺手拿起《江城》作为睡前读物,结果是大半夜的一个人坐在那里边看边偷偷傻笑,于是就一直看了下去。

海斯勒在中国的那两年,是我刚回到成都上小学的最后一年以及升入初中的时间,我一边看一边努力调集自己当年的记忆,却拼凑不出太多细节。我98年上中学,上的还是一所外语学校,似乎那时对外国人以及外国文化,也并没有觉得多么稀奇新鲜。我想不起那时我有没有在成都见过外国人,但对于大家都如此政治化地讲话和生活,也没有鲜明的印象。也许是因为我一直在大城市生活,之前又是在开风气之先的沿海城市,跟随那些思想最开化的下海人群,和涪陵这样一个受外来影响较弱,变化缓慢的地方相比,自然有很大的差异。我想象不到自己作为一个孩子所处的社会,跟今天我有意识体会到的社会,竟然会有那么大的差别。书中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例如三峡,邓的去世,香港回归等等,我也经历过,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回顾我的记忆,另有一番特别的趣味。

书中那些描写小县城人们生活细节的内容,总让人感到历史缓缓流过的巨大力量,无论发生什么,作为一个整体的人们总是守着他们的生活,周而复始地活下去,仿佛要凝结成一个永恒的姿态。任何伤害都只能在他们的眉宇间增添一笔闪光,而无法遮盖他们,他们沉默地,却是无比强大地战胜了历史的波澜。这种隐忍的姿态携带的力量是惊人的,同时又让人感到无法接受。

现在的我,从北京到厦门,也有些类似海斯勒从美国到中国,只是分歧没有那么大罢了。我似乎渐渐养成一种能和身边任何人随意攀谈的习惯,只要是和我理念相去不远的人,即便是第一次见面,我也能随意地闲聊下去,而且是避开那些互相认识的俗套,不问年龄、姓名、工作和来去,直接进入一个话题,就这么悬空地聊下去。有时见了几次也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和职业,却也无所谓。在厦门这个旅游城市,大家来来去去,也许正适合这样的交往方式,不着痕迹,来去自如。我在以自己的努力熟悉和进入这座城市,就像海斯勒那样,虽然免去了被围观的痛苦,但各种差异仍然是明显的。我不能完全接受这些观念,但它们促使我审视地域与人的差异性,我得以从遥远的角度观察北京,又能以一个北京过来人的视角看待厦门,而我家所在的成都,正好是一个规模介于北京与厦门之间的城市。

所以,《江城》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本关于融入的书,关于多角度旁观和审视的书,由此带来的差异性也使得全书笑点不断,在幽默和历史性抒情的氛围中读下去,倒也不觉得篇幅有多长了。

2012-11-26 22:45:26 

葡萄有毒
眼睛有毒
水里含着火
新弦切断了树叶
它天鹅绒的内心
极尽华丽又极尽温柔
你闭上眼睛
就会忘记

 

获取黑暗的视力
不能太认真
你需要的是
抬棺木的手
走在游行队伍的
最前方,点了火
就跑的人
在地下
等你触摸他
黑色潮湿的花瓣

 

也许只需要
再增加一点点
一个雪的肩膀
挨着,把划走的船
再靠近一点点
你捞起那影子了吗?
它那么重
灌了铅的脚摇摇晃晃
上小阁楼

 

怎样才能更美
怎样才能
从满溢的梦中醒来
怎样才能

 

把手指放上琴键
并感到冷

无题

2012-11-22 22:23:00

你经过时雪意正浓
天花板上
花朵都皱成一团
枝叶也会疼
它们默默地
穿过午后的阴影
就像焦渴的斑马
伸向水

天总是黑得很快
一句话没说完
门就关上了
把孩子们挡在外面
你隔墙倾听
一只斑鸠的鸣啭
它探身的姿势很美
就像冻住了

寒冷会带你
抵达海
这梦中之梦
一切都不能不可
也无从言说
你从天鹅中剥除的
熔铸成金
又从唇边滑落

但这都不是难事
既然花已出鞘
缤纷的马蹄踏过落英
那只杀死荷花的手
仍高举着绿意

既然你泊舟其间
张嘴,已忘言

上班

2012-10-29 22:48:00

作为一个两年不坐班,又辞职赋闲半年的人,再次开始坐班,真是有些不习惯。不过,在这个小城市,能找到这样一份稀少的工作,至少延续以前的职业,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新进国企,很有些紧张,生怕自以为正常的举动一不小心就惊吓到了别人,和同事聊天说笑想来也寻常,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后来想明白了,缺的就是那份犀利和大胆,在这里,大家都很温柔,也都温吞吞的,对人对事,都不会把刺公然亮出来,于是我在这个新环境里,连穿着都显得太张扬。

每天准时到办公室,看会电脑看会稿子,中午两小时午休时间,吃饭回来同事已经在折叠床上裹得严严实实并戴上眼罩,每到上班下班的点,整层楼的音乐都准时响起。下班时从稿子里抬起头来,走到外面,总有种茫然的神气,这种感觉,还是当初刚上班,整天埋头看稿后才有的了,现在竟然又开始重复。

除此以外,生活仿佛笼罩在巨大的宁静中。每周至少去一次海边,坐在沙滩上,看潮水涌上退下,想到我现在竟然可以长期拥有这笔财富,总不太相信是真的。剩下的很多空余时间,我都坐在阳台的藤椅上,在小玻璃圆桌上泡茶,看书或者画画。时间就像那些巨大的云朵,缓缓流逝,从我的角度能看见楼下的小路和两排花树,一边开满了繁茂的小黄花,一边点缀着紫花,有些地方的阳台上伸出一大簇紫色绚烂的三角梅。我自己也养了一些花,三角梅、小月季、长寿花、海棠、铜钱草、两盆观音莲和两盆网纹草,这里植物如此茂盛,品种繁多,每次看到都滋生一种植物学的求知欲。

因为下班早,单位离家也近,晚上的时间显得更长。浇花,喂鱼,和撒娇的猫玩,写毛笔字和画画,以及看书。你尽可以悠闲地安排这一切。这种慢的节奏产生了一种宁静,仿佛一切都会这样延续下去,一些以前没有心境看的书,也能完整地阅读下去了。有时觉得,这种生活仿佛笼罩在一股仙气之中,不太真实,亦因为太过明丽,使我沉浸于漂浮的幸福感中,而丧失了表达能力。但不管怎样,就让我在这避风港里,先喘口气,潜心于书卷、植物和碧海之中吧。

2012-10-28 19:00:00

甜美是肤浅的 
他俯身在阳台上,造句 
试图披挂新的甲胄 
去场上拼杀 
却只想起西瓜瓤,柚子蜜和 
熟透的热带水果 

这太好了 
以至于不像真的 
每天喝完酒就上床 
把癔症留到梦中发作 
你给我的橙子 
唯一的那个 
我留在阳台上了 
它整夜被风吹 
撑着一张怒气冲冲的脸 

他留恋那紫色戏服 
即便熄了灯 
也舍不得脱掉 
天黑了 
回家时怕遭到呵斥 
他把欲望包在纸里 
那火呢? 
火就丢在路上 
等着谁去捡 

衣服破了又补上 
假装完整 
他半只脚在厨房外面 
等待被撕裂的灼痛 
而不得 

这个过程很难 
他听到一种音乐 
但张大耳朵 
又消失了 
失去船桨时该做些什么? 
教材上没写 
而他只想就地躺下 
一觉到天明 

青岛

2012-10-03 11:32:45 

如何区分岛屿和陆地
当我们面对这绿色的半人马
想要塑一座神像而终究不成
另一个海被装进沼泽瓶子
我垂死的胃在雨中一遍遍广播寻人启事
如果你十二点来
就带我走吧
但发着烧又丢了表的人
怎能相信?

 

夜里我们生出蹼
沿着小灯笼的方向下海
台阶宽大
足够所有的爬虫和哺乳动物
和谐共处
他们拥抱、争吵、宿醉
只是为了在沉入海底之前
再喝上一杯

 

你也来了
毛茸茸
伸着透明的小膝盖
我说往东
你绝不往西
至于后来我坚硬的爪子如何刺痛了你
那是后来
都是后来的事了

回南方

2012-10-02 10:58:00

本来买了25号的机票到厦门,结果因为宠物托运证件的问题,没赶上飞机,只好改到28号。落地等待接她们的时候,我紧张得来回走,一看见工作人员推着她们的航空舱出来立马奔过去,推车还撞在别人的推车上。松鼠和柚子还算镇定,没有过分惊吓的样子,到了slow他们家,精力一点没有耗尽,又上柜子又开门,弄得我大半夜都没睡着。

再次回到南方,有一种强烈的亲切感。slow他们住的老房子,绿地砖,全都关不严实的木头门,老旧的木头桌子和写着疗养院字样的木头凳子,那天打扫卫生,唱片机里放着老音乐,隐约有种在八九十年代电影里的感觉。为了通风,家家都开着门,只掩上一道铁门,每个房间里的声音混合起来,好像一座楼的生活都交织成一个整体。松鼠每天花很多时间蹲坐在铁门前面看着外面,昨晚有小孩子经过看见了她,她被看得不好意思,跑回房间去。我下午坐在客厅里画画,不知哪家在放讲故事的录音带,一边画一边听小狐狸和皇帝的故事,还有对面楼里炒菜的声音,有人在阳台上刮着什么,那微小的声音也能传到这边来。所有人的生活好像都是全然敞开的,凉风在房屋间任意穿过,也带去了别人家的日常气息。

中秋节大家一起吃了饭,走到海边看月亮。月亮偏在另一边,看不到海上升明月的画面。我们坐在一处栈道下面,海浪涌过来就像击鼓传花,然后一个大浪推到远方,溅起高高的白色浪花。现在可以不用着急了,不用像游客那样要在短短的几天内把这一切都吞下去带走,现在我可以在这里坐下,一直听海浪的声音,以后的以后,也可以一直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