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篇

2010-01-01 23:32:00

好像我一过节就难以避免要忧郁,有时即便本来没事,想着今天一定要过好到头来就忍不住要搞砸,好像一再强调这个戏不能演砸,最后就总免不了出错,甚至是出于一种潜意识里的叛逆,非要演砸不可。

今天想着是新年第一天,维持了一天的情绪,到了最后几个钟头,还是为了小事争吵。吵完我捧着给猫换的超大水桶退进厨房,在黑暗里哭起来,我只是气自己又演砸了今天的戏。甚至在高声嚷嚷时我也心如明镜,看到我们彼此执拗的内心,听见我的声音多么不人道地高亢地充斥房间,知道这与感情与人无关,我只是在和自己辩论。只是内心里那个不顾一切渴望自我的孩子又跑出来了。我看着他跑出来,却像在梦中一样失去了追赶的力量,只能眼睁睁看着他胡闹。这似乎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一时期我很强大,另一时期他很强大……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没有发疯也没有滚落尘埃,还一直这样在半空中跌跌撞撞地飞行。

想不清楚的事,我决定先不想了。如果不能四仰八叉地躺倒看海,那就先在玻璃后面偷偷地窥视一下好了,只要还能看见,选择就是可能的事,希望和失望也一并继续保留着。这个悬念,我们可以再延续一会儿,也许因此就看出了逻辑的漏洞,抓住了他展现给我们的悲观后面的小马脚。也许那也并非绝路,只是我尚未走近,因此看不清楚。

是的,一切无非都是历练,只为帮助自己领悟生命,为别人所做的一切,到头来也是为自己。也许到老来我们彻悟了,同时也就抛弃了对死之恐惧,可以带着圆满的自我,进入下一个生命境界中去了。

2009-12-28 23:54:00

是那个把你逼到角落里的人
他眼神清蓝
盛满了整座大理石
你想不到漫溢的海水也会像刀一般锋利
杀人于无形

铁风铃反映着午后阳光
影子虚弱地悬垂在中间
像上吊的人
我找不到任何一个好词
任何一个圆满的,留下来的借口

你耗尽最后一根不想睡觉的神经
只为了抵挡飞蛾在阴影里
像无意中举起的手
无意中遮住了荒疏的额
你闭不上眼,你不敢忘了这
插满刚针的坟墓

就好像什么人经过
他的脚步火车轰鸣一般
留在你的身体里
昼夜不息
被碾压,被滚过的赤金
涂上彻骨的光

平安夜

2009-12-24 23:26:00

我想起小美人鱼的童话里,在夜晚,大家都熟睡之后,她走到海边,把疼痛的双脚浸在水中,以便得到一丝清凉。她不属于这个世界,她为了所谓的幸福投身于陌生的所在,她一点也不怀疑自己全部的赌注竟是一场烟云。

也许我也不属于这个世界。那么多的人在忙碌、追求,他们眼中的世界如此之大,而我却总望见它的边缘。我总是望见世界的边缘,思想的边缘,生命的边缘。每次我感到捆绑自己的绳索,就有一股剧痛的潮流涌起,瞬间覆盖了我。甚至不能挣扎,不能像在梦魇里那样失声叫喊,只能安静地坐着,等待潮汐退下,露出被磨平的石头。

我想出各种方法消磨这段等待的时间。它漫长得甚至一根羽毛落下都会使我失控。有时我希望时间停顿,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做任何事,而不会改变周围的一切。不再权衡,不再忍耐,只需要把那重负放下,哪怕只有一分钟的时间,也能让虚脱的肩膀有所缓和。我想要一分钟的休憩,不挂念任何人任何事,也不受任何人任何事的控制,在天地间的真空中,拣一枝寒枝。

我的目光越过一切,抵达海。夜深了,我想把疼痛的部分,也放进那清凉的水里,休息一会儿。

蝴蝶

2009-11-19 13:11:00

阳光飘荡就像雨刷上的水
猫在光里是透明的
门外有人在冰里锉刀
挫我心上最硬的石头最硬的冷

最大的冷是站在天桥上
每一只蝴蝶都是孤儿
从啤酒杯底诞生又变成烟雾
生命真不公平,它们只有一小时
什么也不用想

我一点点啃噬身上的颜色
就像拿掉键盘上的英文字母
从p开始,遵照音乐的波浪线
以及头脑深处震荡的鼓点
有时一根弦断了我就停下来修补
直到下一次下雪的日子

这最后一支歌怎么也不肯停下
它知道自己大限未到
再疲惫也得继续
你可以抽烟酗酒可以咬自己和别人
可以闭上眼睛接受亲吻
就是不能被带走

下雪的时候我已经睡着了
第一只银色蝴蝶飘落在猫的
瞳孔里,它们小心脏里的泉水
涌进我的身体,就像树叶
摇荡在月亮河上

迷失在幽微处

2009-11-03 00:09:00

将近一个月什么也没写。花了一个多星期,看完了扬之水的《终朝采蓝》。刚买来的时候看了几页,总觉看不进去,于是又放下,在这个大冷天拿出来看,竟一下就顺顺畅畅地读完了。

古代的器物,不仅是物,更是一种文化的气息流转。大到桌椅屏风,小到案头清玩,当时的盛况,如今都再难以复原了。看到那些制作精巧且镶嵌无数宝石珠翠的首饰,小小一支簪子就那样富丽堂皇,真是很难想象当年盛装打扮的王后公主们,穿着金线织就的华服,满头珠翠甚至看不见头发,从脖颈到手腕都挂满各色珠串玉佩,该是何等尊贵耀目的景象。今天无论是电影还是绘画,都无法还原当时的繁华富贵,从各类出土文物中,也只能略微窥见昔日的一角了。我们不再有那样天子脚下、悠然度日的生涯,当然也不会再有那份细致和崇尚典雅的心思了。因此,无论技术较之当年发达完备了多少,我们再不能制出当年那样精美的物品,也不再能于其中寄寓那么多委婉灵动的情思了。

因此,名为“古名物寻微”,寻的是那逝去的华丽一角所蕴涵的人情况味,寻的是积淀在历史深处的那一点市井生气。我很喜欢作者平实明白的话语,不炫耀,却又不失幽雅端丽之气,好像把遥远的往事一一娓娓道来,即便是几百年前的月亮,也有现世的清辉和活泼。夜里久久不能入睡,想起关于死亡的话题。我们的一生,看似一根两端无限延伸的线中间有限的白光一闪,我常常想,等这有限的一段过去,作为“我”的存在就将永远埋没下去,不再有复生的一天,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但转念一想,我们又怎能知道,我们的生命连同“我”的意识,不是在这无限延伸的线上的无数小点,在此处的覆灭之后,又会在彼处再次闪现。书中那顶华丽的牡丹分心,也许正戴在当年“我”的头上;那个康熙五彩大瓶,也许就被“我”抚摩赏玩过;那明朝剔红提匣,也许就出自“我”之手……我们怎能知道,翻开历史的册页,我们不是在与一个又一个的自己重逢,不是在品评曾经的自己的人生?如此想来,这些器物于精美之外,似乎又多了一份熟悉与亲切,多了一层神秘的缘分。

也许生命之线并不是按照我们以为的时间顺序延伸向前,一觉醒来,薄纱衫子,妆痕未去,正是宋朝的小桥流水人家……

《亚当.贝德》

2009-10-18 22:06:00

看乔治.艾略特最初是因为希望完整自己的女性文学的认识,保送研究生的面试上我说我做的论文是外国女性文学方向,有个老师问起乔治.艾略特,我却没有看过。于是后来看了《米德尔马契》和这本《亚当.贝德》。

看古典的外国文学作品,会有一种温暖的愉悦。它不卖弄技巧,也没有现代人的厌倦、怠惰,无论是作者还是书中的人物,都充满了宗教式的热忱,他们的热情有时在我们看来显得太古板,但那充实的心灵所焕发的生机,无论是什么样的信仰使它获得了充实和敬畏,总是能让我在阅读时,获得我也同样缺失了的传统的力量,对生活对个人的最朴实的美好愿望。乔治.艾略特喜欢描述乡村里琐碎的人事,对那些并不出类拔萃的人,她倾注了她小小的温情。这两本书似乎有一个相似的地方,都是关于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她)如何经历了错误的选择,最终看清了自己的天性和需求,因而找到了最合适的伴侣。她赞扬宗教带来的善良、正直和天使般的美,但并不同意因为宗教而牺牲个人天然的情感和生活方式。看《米德尔马契》时,我以为她只是一个会描写热烈而微妙的感情的女性作家,但到了《亚当.贝德》,她展示了更大的才能,不仅描述了一切感情的细微变化,还用强有力的文字,带我们经历了悲痛、震骇的一系列更为强烈的场面,它们就像一叠重锤,突破了女性柔弱的传统特质,触及了那个时代更深重的东西。

关于海蒂的故事,尽管她并不是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主人公,但她的故事却成为分量最终,最打动人心的部分。她虚荣、天真,只一心憧憬舒适享乐的生活方式,因此而受到年轻乡绅的诱惑而最终导致犯罪流放。表面上,这一后果似乎是对这一虚荣姑娘的惩戒,但作者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不忍心将这样一个如此美丽脆弱的生命,写成让人讨厌的乏味的角色。尽管她是个内心空洞,并没有多少真情的姑娘,但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她仍然显得那样脆弱无辜,即便是最严厉的读者,也会觉得书中的结局对她而言,是过于沉重了。她不过是个像包法利夫人那样的,不满于现实状况,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小小幻想的姑娘,比起包法利夫人来,她更天真无知,她的欢喜悲哀,尽管系于物质享受,但仍然是真诚的,让人不忍心苛刻地责备她。一个这样的姑娘,因为怀上了孩子,而不可避免地走向罪恶,走向毁灭,这让我想起苔丝,想起那个时代许多被遗忘了的,默默死去的相似的女人。她们也许一辈子都不忍心杀死一只动物,却在命运的旋涡中做出了可怕的事情,在审判庭上,她们被人们看成冷酷无情的巫婆,在人们愤怒的目光中被绞死或遭遇漫长的流放。她们似乎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象征,集愚昧、不幸与宗教教条于一身,背负着巨大的十字架,我甚至能感到那冰冷沉重的刑具落到她们身上时,那使人昏厥过去的可怕的触觉。她们所犯的“过失”在今天甚至可以成为一个能被轻易抹掉的秘密,而在那个时代,却能招致无法挽救的后果。这种命运的反差在我心里引起深长的回声,即便是结尾美满的婚姻场面也无法掩盖这种悲哀。作者让海蒂在亚当结婚前死去了,在流放的最后时间里。但我却想到,有更多的“海蒂”,如果她没有被绞死的话,当她从流放中归来,看到曾经深爱她的最善良的人也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那她恐怕还不如死在流放途中更好,以免再一次被这个社会遗弃。

在那个时代,人们宗教式的淳朴热情的另一面,则是愚昧保守,这信条会使最善良的人在某些时刻也变得冷酷绝情。这一点乔治.艾略特也许还没有清晰地认识到,但她已经在她的笔下不自觉地流露出了同情,她揭开了那个黑暗的场面,因而也更深入地揭开了那个时代的伤疤,这些使她的小说不再是单纯的情感小说,而承载了更多的重量。

往事

2009-09-28 01:03:00

头痛是老课题了
我向你念叨的都不是新的
又一轮十二个月正在翻过去
我躺在故纸堆里
像鼠伸出透明的小爪子
试图抓住渐渐消逝的明媚秋光

那个行将经过的小城市
凝聚成睡梦里坚硬的核
捶击使疼痛变钝
就像隔着棉花
从里面,做徒劳的呼喊

你的样子因为一只瓶子而扭曲
光怪陆离正符合我阴冷的喜好
夜深了但收音机里的歌声不肯熄灭
它们贯穿我的身体就像风

无用的怀念使人衰老
揽镜自照的白蛇
能使水中生出火
她青色的眉梢秀气逼人
有铿锵的金属之音

你写着信就睡了过去
雪白的袖子仿佛被修剪的羽翼
前朝的燕子寄居檐下
往事若不再诉说,就会顺水漂流

声音(纪念ansi的录音活动)

2009-09-14 00:25:00

三秒以后,白色栀子花
从无可逃避的安静中升起
你能嗅到空气的湿度
某人携带的怀念或倦怠
或是一片茶叶坠入杯底时
传递给词语的重量

秋天是触觉的胜宴
你仿佛能摸到那细若游丝的弦
琴音波动,琴音滚过夜的丝绸
抽去了它的骨

磁带里出来的你
就像一个苍白的小人
从深海里,渐渐浮现他的全部面目
空洞的歌声在更空洞的背景里
鱼群缓缓穿过温暖的珊瑚丛
它们尾尖的鲜红转瞬即逝
却能像刀刃那般锋利,划破了水

“我知道远处的人在爱我
当他无声地,在黑暗中拼读我的名字
天使落在屋顶上就像雨
她的目光还很远,照不到我的黑头发
和我雪白的小睡袍”

这倾斜、飘渺的小天堂
门外就是荒野和沉睡的麋鹿
睡梦中的脸被橘黄灯光照亮
它们一致向外,仿佛在倾听
一列昼夜不息的火车

枕草子

2009-08-11 00:28:00

晚间心有所动,把《枕草子》又找出来看,像凯鲁亚克那样的人,虽然羡慕东方文化,尽量写出抒情平和的文字,但那种清淡和静美的功力,和真正的东方古典文学比起来,还是差很多个境界。

《枕草子》和《源氏物语》的作者,一个悲中有喜,一个喜中生悲,正成对比。中宫定子家道衰落,年仅24岁就抑郁而死,但陪伴在她身边的清少纳言,却写出如此饱含喜悦和天真之情的文字,不是有超然的胸怀,是很难做到的。在《枕草子》中,女性的地位也和《源氏物语》里的不同,后者虽然涉及众多高贵且才情出众的女子,但她们却常常身不由己,面对男性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像美丽而可怜的玩偶,一时宠爱之后就是漫长的寂寞生涯。而《枕草子》里身份不高的侍女、女官和所讲述的女御,做事待人却天真活泼、不卑不亢。讲到大进生昌夜里试图闯入,只说“思忖起来,非常好笑”。“我叫起睡在身边的女官,说:‘往那儿瞧,有个陌生人呢。’女官抬起头来,瞥了一眼,不禁大笑说:‘那是谁呀,这么明目张胆!’”女官们的态度如此自然活泼,一点没有传统习俗的痕迹,又十分自尊,读来真是又可喜又使人讶异,和《源氏物语》里那些身世飘零的女子反差很大。清少纳言谈到鼓励女子入宫做官时的语调气势,也让人尊敬,平静又充满自信,这样有主见和才情的女子,才能把这段原本凄凉的历史写得有声有色,像樱花一般明亮柔媚吧。

这类日本文学的美,以及它们和中国古典文学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描述的人物生活,倾其所有,全部投身于审美的境界之中。没有政治,没有叙述的野心,只有美。一片艳丽的衣角,一首和歌,一个英俊的人儿,就是它的全部,除此以外,一片明朗清澈,再无其他。这纯粹的、完全的美,如清水落于山涧,细竹寂寞地生长,这就是生活得以继续的理由。

年假最后一天

2009-08-08 18:10:00

昨天是一周年假的最后一天,早起预备去天津,临出门时被剧烈的胃痛击倒,接着外面大雨……去天津似乎成为一件无法完成之事,从几年以前我不顾一切地想在寒冷的春天去看海,到昨天的遭遇,近在咫尺,就是无法触及。

一周的休假飞快地过去了,就像一颗果子咽下去,还没尝到味道。晚上在低暗的灯光下,看见书架上凯鲁亚克的书脊写着:“是谁开了这个残忍的玩笑,让人们不得不像老鼠一样,在旷野上疲于奔命?”那钉子般的节奏又浮上来,掐住我的喉咙。被人牵累,被物牵累,被莫名的孤独和欲望牵累。我想要摆脱的却又是我拼了命去拥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