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2010-07-31 23:14:00

气候越来越极端,一个多星期的桑拿天,我只觉得四肢不是我的,而是四支火炬,互相碰一下都会像礼花那样噼里啪啦地爆开来。看稿子,打电话,在极热的晚上聚众吃饭,脑子持续的嗡嗡响,文字像鳞片一样脱落,掉在地上就溶化了,成了一片灼热的雾气。

有一个下午强忍着热气在家里看《一一》。老片子。他们家的布置,在老气的装修里有各种琐碎日常的可爱闪光,一个木柄的古典造型的灯,木头柜子上凌乱的摆设和用品,就像生活,充斥时而闪光的细节,等着在某一刻击中你的记忆深处。人生是个大命题,不说也罢。你看得见的我看不见,我看得见的你又看不见。你的后脑勺写着另一种表情,它比你的眼睛更疲惫,时刻准备着从你轻快的身影中分离出去,倒下。我看见平凡的人们平静地穿过苦难,就像进入一幅画中,没有迟疑,也没有戏剧性的夸张动作,他们只是停下一会儿,然后继续上路。我感动于那种天真与世故混合的宁静,青春已逝,没有必要再经历一遍,所有的痛苦与爱,都沉淀为镜中之光。

鼠疫

2010-07-23 12:51:00

她从钢琴上摔下来
摔断了脖子

这只是几分钟之内的事
几分钟之内
老鼠跑遍了阁楼
老头不肯松开怀里的姑娘
头痛和地下水一起渗透到
刺眼的白灯光里

你坐在一堆垃圾般的词语里
说:献给琳达.李.贝格
最美好的……

几分钟之内
她摔断了脖子
不再看见这个坍塌的世界

2010-07-05 22:55:00

今天北京40度,下午回家的时候,外面的空气仿佛热得抖动起来。气闷,哪里都不敢去。

热到极致和冷到极致一样,都会进入一种梦境。时间变得缓慢,仿佛钢铁融化了,可以折叠成任何形状。在这个悠长的月份里,我无数次的在下午发呆。上中学的时候很喜欢开吊扇的日子,在教室吊扇的嗡嗡声中,一切都很静谧,这是夏天独有的节奏。那时候忧伤是专一的,它专注于几个固定命题,因而显得单纯而热烈。我不否认那种忧伤也有它难以承受的重量,但和现在这种混合粘稠的忧伤相比,它更像一头小鹿,轻快地笑笑,就涉水跳走了,而现在的我还站在原地,没有挪动一步。看见小婴儿的时候,我也会想到他这漫长而昏聩的一生,从无数个无知觉的,倍极无聊的明亮白天中穿过,到达老年。最可怕的不是生或死,而是中间状态。这无数的中间状态漂浮在我们之间,我们都失去了伸手摘下它的勇气。

有世界杯的夏天总是一个特殊的时段。仿佛一个盛大的节目无声地开演,你看见台上众人手舞足蹈却不发出声响。你觉得它该是一个节日,你该有一种节日的胸怀,渐渐地它就真变成了一个节日。它以绚烂开场,必要以绚烂结束,必要一锤击碎你入睡前的安宁,狠狠地拥抱你,再狠狠地关上另一扇门。

春雪

2010-06-23 18:53:00

三岛由纪夫在这绵长的心碎记录中,似乎更致力于保存那份哀伤酿造的优雅,那份因为肉体和心的死亡带来的极端精致,就像放在银盘里呈上来的一小片雪,它的融化渐渐被人遗忘,最后只剩下淡淡的味道,水的优美结晶的味道。

聪子的出家和清显的死,是这美的祭坛上的牺牲品。无论是他们的美貌还是爱欲,都被包裹在水晶球里,倒置过来,雪花就在狭小的空间里纷纷飘落,无声的小小重量落在心上,就像爱情。

夏至已到,在这些清净的白天,我从凉爽的室内望出去,不断地望见金色的树叶在风中摇曳,盛夏的炽热情怀在外面,就像整个生活的真实,似乎总是隔着玻璃与我遥遥相望,我伸出手去,只是徒劳地摸到它虚幻的美。美是一种冰凉之物,就连它的质感,摸起来也是不真实的。

好几个漫长的白天里,我读着这本书,故意降低速度,和书中的节奏保持一致。我仿佛不是在阅读,而是在履行一种仪式,每天进入它纤细纯洁的世界里,就像小美人鱼在夜晚把烧灼的双脚放进海水,那一刻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是想安静下来。

北戴河

2010-06-17 00:35:00

去之前iop说,多可怜啊,北戴河的海那么丑。但去了以后,还是比上次感觉好一些。也许是太久没有看到海的原因吧,这样灰黄的浑浊的海,都能让我感到安慰。算起来上次去北戴河,大概是五年前的事了,但总觉得没有这么遥远。那一次大概就是热热闹闹一群人就过了,这次只有我们两个。夜里在海滩上,看着远处的孔明灯一个一个升起来,没有月亮和星星,海浪周而复始地涌上又退下,五年前,五年后,甚至我们孤独的生命完全消逝后,它还是这样周而复始地涌上又退下。它是一种更长久的孤独,那巨大的水域,覆盖在这个星球上,在夜里甚至不发出一点光,只有海浪的声音,不顾及高兴或悲伤的人,始终那样鸣响着。

虽然没有地中海那样蓝,但能朝夕守着那片潮声,也是莫大的幸福了。在市区里坐车的时候,遇到空旷处,想到可能遥望一条海平线,也是一种欣慰。海对于我,是几十年不断的执着梦想,却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实现。从浑浊的城市出来,在这里,没有别人认识我,也没有别的事需要我去做,逃避也罢,追寻也罢,即便是短暂的一分钟,能与世隔绝,也是难得的奢望了。

回到北京觉得有些恍惚,那些地铁站和匆忙的人们,似乎都被脑海里衣着鲜艳的姑娘和海水给排挤出去了。我不想再回到他们中间去。

没有什么适合阅读

2010-05-16 23:58:00

从傍晚开始,下了一场雨。窗外的空气湿润和充满凉意。

我停下劳累的手,但找不到什么文字,适合在这样的夜晚解除我内心的紧张。我想它应该是柔软的,有宁静的甘甜,又不陷入理论和辞藻的荆棘中。我没有找到。

昨天下午去参加一个诗歌朗诵会,看到好些我一直想对上号的脸,但我随即意识到,我在看见他们的瞬间,就会将他们的面容完全遗忘,因此,这种对号入座对于我,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我记得一个人的声音很好,他读的那首诗有好几个小节,那首诗也很好,那是气氛不错的一小会儿。而大多数时间,看到把诗歌这样隐秘的事呈现在众人和阳光下,呈现在过多的赞美声中,听到那些人像谈论工作一样大声谈论诗歌,我总觉得像是自己的隐私被暴露一样局促不安。诗歌对我来说是隐秘的,它只适合自言自语或低声对三两密友提起,在众目睽睽之下坦露自己的内心是件可怕的事,如此做时,它似乎也显得有些不真诚起来。我想诗歌注定不应该畅销,就像一个人不应该在工作时间大谈自己的情感困惑和家庭纷争一样。诗歌只属于那些光线低微的角落。

今天晚上,我很累,并且不知道如何从焦虑的情绪中解脱出来。睡梦不是解脱,睡梦只是另一段焦灼的路程。我拿着一本诗集,但看不进任何字,我的翅膀湿透了,我趴在地上,就像那头孤独的失去了鹿角的麋鹿,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讲述中,只占据着一个无情的编号,只有一只白鹭愿意与它相伴。

水鸟

2010-05-11 17:29:00

微小的蓝色和微小的绿色
合为一种颜色
我看到许多的脸
但它们只是你
又不是你

像天鹅
你辨别不出一只和另一只
它们弯曲的颈项埋进水的阴影
空气的纯金轻轻开合
蜂群是午后昏睡的心

而我只是坠落,坠落
最眩目的雨洗劫这座城市
木棉连缀成云
春天不来,万物的生长
如在黑夜中潜行

那些空心的竹管在风中呼啸
甚至成批地死去,不在乎别人
也不拖曳空幻的身影
我们停止谈论,只见红云升起
树影摇晃水的台阶
群鸟入梦
古渡寒烟积

可爱的小孩子

2010-05-10 23:51:00

读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认字的精力倒都转移到小孩子的言语上面去了,特别是小女儿张宜,每次开口必令人绝倒,我简直是一边看一边自己傻乎乎地在一旁笑。有些话不再是笑,而是静默感叹,她怎能如此自然地说出这样有深意的话来,不知道我五岁的时候,是否也说过这些惊为天人的句子,要是也有个做作家的父亲,也许也能记录在案了。

小孩子原本是天真可爱的,但我越是长大,越是害怕小孩子。我既不能像“大人”一样将他们视为可以哄骗的“小玩物”,也不能在他们任性自私时将错误一概归于别人,因而轻松地原谅他们。他们在这个鱼龙混杂的信息场里成长,用稚嫩的心过成人的生活,这样的小孩子总让我避而远之。甚至他们操的语言,也像是幼苗上顶着一个成熟的果子,一股妖怪气。也许我所认可的孩子,已经是过去时的概念,现在的孩子就应该操着早熟的语言,用电视里的经典对白聊天,有时突然发现,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越来越不宽容,也许就是一种将老的征兆吧。

不管怎样,至少在张大春的书里,我终于找到了一些对小孩子的喜爱之情,并且庆幸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完全成为化石,仍然有这样聪明活泼,有善良单纯心性的孩子在,而他们对语言的关注,也像古人向往的那样,充满朴拙之气,大气天成,浑然一体。他们的成长就像一部历史,一个人的成长史,也正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史;一个人的认知过程,就如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他们说出的简单的话,也许因为我们负载的意义而变得充满深意,他们象征着我们一直追寻的,古人的境界,简单明了、空旷、无为。这样的小孩子是我心目中可爱的小孩子,也许我并非不爱孩子,只是没有太多信心罢了。

2010-03-30 00:34:00

有时花朵也是利刃
一柄荷花割破皮肤
涌出翠绿的血液和蝴蝶
还有大片孤独,你像呼吸空气一样
把它们吸进胸腔,以便点亮最暗淡的器官

冬天漫长得就像一场逃难
岩洞里的蝙蝠
在黑暗中不知不觉地衰老
死亡将夺走你剑上的锋芒
那些低到听不见的音乐,那些空洞的
爱和别离

只有你会让我从枝头跌落
我和猫在一起
你们在上面,在白色荧光灯的屋子里
争吵并饮下这悲痛生命中的又一杯酒

天冷,我的星球寂静如雪
商女隔江吟唱亡国之音
收割的人透过晨雾望见你
通体乌亮如墨
没有羽翼

你躲避黑色的追踪一路到此
锋利的桃花失去了力量
死亡尚未降临,你还有时间点燃灯烛
拔除荒草,打点屋瓦上未落的霜雪
并写下温柔的信

又一场雪

2010-03-15 23:07:00

周末又下雪,春天似乎永远不会到来。早上上班的时候我总想象自己穿着裙子走在夏日的阳光里,那样上班赶车的路也不算是一种苦行了吧,可那一刻似乎总是遥不可及。这个冬天特别漫长,总觉得已经过了几个世纪,还是穿着这一身盔甲式的衣服。

新单位上班第二周,仍然很忙,今天总是在做出动作的一瞬间忘记了要做什么,拉开抽屉却想不起要找什么,拿起笔不知道要写什么……大概是太多东西在脑子里纠结,造成短路了吧。晚上回来始终觉得脑子里满满的,安静不下来,就好像一直站在大街上面对人来人往,这种时候我总是会恐慌,感到工作侵占了我的生活,侵占了我自由的精神领地。每天如果没有一刻安静可供自我意识活动的时间,我就觉得自己不是在生活……

但说到底,这所有一切,不是同样的虚幻无力吗?我不见得就比追求欲望和权利的人强多少,我们追求的都是空幻之物,我不愿意离去,有多少是因为悲悯,有多少是因为贪恋,我也无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