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2 11:09:04
黄昏
2011-10-29 18:11:46
摘抄
2011-10-26 18:14:00
问题的关键在于,长诗的两个主人公分别生存于不同的“空间”。对于他来说,爱情——意味着房子,“妥善安顿”,一起过日子,家庭,总而言之——就是生活。而对于她来说,爱情具有吞噬一切、摧毁一切的力量,是混淆一切的原始本能,它跟生活是相互冲突、绝不相容的。她气冲冲地对他说:“爱就是死亡——根本不是妥善安顿!”他反驳说:“要生活!”她说出了致命的一句话:“既然这样我们只好分手。”在她看来,他的爱——意味着不爱。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生活与创作》
空中的人
2011-10-16 23:25:31
写经
2011-10-15 13:26:01 写经(顾城)
阳光一动不动
风在织它的毯子
大江万顷
但做无波之声
便筑高台与明月
巢中撰写迷索经
不忘其所始
不求其所终
无为而尊者
有为而累者
养鸡二百
种黍两担
相去甚远
心知肚明
难为东南西北风
也许这不是顾城最好的诗,但我却在其中求得了平静之意。今天是晴天,北京骗人的晴天,窗外阳光明媚,绿化带里的树枝间结着圣诞节一样的小红果子。但要是出去就被吹得够呛。
我常常想到做传记时做的人物生平年表,如果我死后给我列一张表,很多当时漫长曲折的事情大概都简化为一瞬间了。2012年那一栏大概就写着:搬家,痛苦挣扎。一句话就飞越了所有不能承受的时间空隙。我闭上眼睛,感到身前和身后的历史在面前融汇,感到时间的收缩,我作为一颗微粒的微不足道,在这一瞬间我感到一种平静。更深之处是历史和显微镜下的心,在那里它以横向和纵向呈现出另一个世界,一点红色也被放大成全部,你看到的将是忧愁欢乐和悲痛互相渗透的布满光影的画面,在其中甚至认不出自己。当它以纯粹的客体呈现在你的面前,除了引起你认知的兴趣以外,也瓦解了它本身的力量。
雨
2011-10-13 16:24:23
十月
2011-10-13 15:43:30 十月,旅途结束了。小歌出国了,刚才看到她写的那篇和惠明的文章。我紧紧抓住厦门的梦不肯松手。
天气转凉,今天下了雨,好久没有下雨了,但来不及怀念什么就又出太阳了。我头痛,昨天晚上黄酒喝多了点。
松鼠变得更黏人,柚子有时装忧郁。我不知道未来是包容还是离别。梦游症加重,整天恍恍惚惚,只在心中念叨词句,用文字造句,用文字造世界。
害怕再一次写不出来,害怕再一次回到麻木状态。痛苦也是不同的,单调的痛苦就像火烧过来又烧过去,只是温吞地热着一碗粥,什么也没有,连灰烬都没有。我要那种灰烬闪闪发亮的痛苦。我要活着的感觉,这是我的手,我的脚,我的脸,这是我的血管和疼痛。松针的回声,海的梦,我想象已经到了厦门,窗子外面的马路那头就是海,我可以走出去,走到海边去。夹竹桃有毒,不知道能否医治我孤独的心。
回家
2011-10-04 21:38:00
“越是久远的事物越是清晰可辨”
记忆中的暴动
被一场大雪掩埋
死者被哀伤洞穿的身体
被每夜响起的子弹呼啸声折磨
被安置在菊花雪白的
火焰中心,得到安眠
你因为遗忘而获得祝福
在长长的街道上一遍遍打开
又合上体内的利刃
鸟羽加重了雨水的重量
而我正在变得轻盈
为了更好地呼吸梦中的空气
我放弃了白天
种子(给四少)
2011-09-29 18:33:15
鹿
2011-09-28 10:58:47